中非论坛折射中国新式外交思想
2006.11.05
在援非问题上,美国总是想着“政权更迭”,欧洲则提不出具有说服力的方案,只有中国同时具有帮助非洲走出经济困境的意愿和能力
帮助400多万孟加拉穷人脱贫的尤纳斯,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帮助四亿非洲不发达国家人口脱贫,又该发一个多大的奖章?
不需要疑问的,是中国最有资格获得这一奖项。
立下头功
2000年,也就是首届“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的那一年。中国同非洲的贸易额只有不到50亿美元,是中美贸易额零头的零头。
2006年,第三届中非论坛回到北京时,当年的中非贸易额有望突破500亿美元。
从2000年到2006年,中非贸易额6年增加了10倍。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法国的非洲第三大贸易伙伴。从增量来说,中国则名列第一,而最近几年非洲经济之所以能保持5%以上的增速,出口是最大的拉动力。
另外据中国官方统计,在2005年前10个月,中国对非洲的总投资额就达到1.75亿美元。在当年的联合国60周年首脑会议上,中国承诺,在今后3年里向包括非洲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提供100亿美元的低息贷款和商业出口信贷。
中国对非洲的贸易和投资增长,引起了国际金融机构的高度关注。
世界银行10月初出台的一份题为“非洲丝绸之路”的报告中称:以中国和印度为首的亚洲国家近年来进口了非洲27%的出口商品,这个比例是90年代初的3倍。与此同时,亚洲对非洲的出口则年均增长18%,比世界任何其它地区都高。中非贸易额的增速更是达到30%,甚至高于中国整体贸易增幅。
报告据此认为,中、印对非洲贸易和投资的增加,有可能使非洲经济实现持续的增长。
联合国缓解全球贫困的千年项目负责人萨克斯也认为,中国能为解决非洲长期贫困作出独特贡献。
心有余力也足
帮助非洲脱贫一直都是令国际社会头疼不已的难题。
在援非问题上,美国总是想着“政权更迭”,欧洲则提不出具有说服力的方案,并经常被认为缺乏对发展中国家的同情心,其他国家则根本就没有发挥重大作用的实力。俄罗斯总统普京9月刚刚结束了对摩洛哥的访问,这是俄国领导人有史以来第一次访问这个非洲国家,但访问的主要目的却是为了兜售更多的武器。
可以说,在世界各大国中,只有中国同时具有帮助非洲国家走出经济困境的意愿和能力。
一方面,中国长期以来具备的发展中国家意识,使她能够对这些国家的处境感同身受,从而赢得发展中国家的充分信任;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的不断壮大,也使它有能力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从金融资助、贸易优惠到政治保护、外交斡旋的一系列帮助。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中国独特的经济发展道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无疑是极具针对性和借鉴意义的。
因此,从经济角度看,中国完全有能力帮助它们融入全球化,并把它们看作未来的市场而不是需要“无私帮助”的“问题国家”。
第三世界情结
中非的关系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中叶。
从50年代到70年代,中国凭借着反殖民化、民族独立、经济自立和第三世界合作等共同政治理念,与非洲各国发展了紧密合作关系,对非洲大陆的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也给予了旗帜鲜明的支持,从而赢得了非洲国家的好感和信任。
同样,在70年代中国重返联合国、反对西方国家提出的中国人权决议案、以及台湾加入联合国等问题上,中国也得到了非洲国家长期的支持。
在南南合作、南北对话中,中国一直被认为是第三世界、尤其是非洲国家的当然代言人。
但在是冷战结束后,情况发生了变化。非洲在国际政治格局中的地位骤然下降,一度成为“被遗忘的大陆”。
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则标志着中国决策层已调整了原有的世界观。新政策以吸引西方国家的对华贸易、投资和争取加入世贸组织为主要目的,把中国带入了以经济利益而不是政治目的为社会活动准则的市场经济。
在此过程中,中国和非洲等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也从反殖民化的并肩战友发展成了以市场机制为导向的贸易伙伴。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是否还要坚持自己的第三世界身份,引起了中国战略学界的争论。在这种争论的影响下,中国与第三世界传统的结盟关系被逐渐淡化,也逐渐削减了对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援。
抓大不放小
不过,这场争论并未影响到实际操作层面。从1991年起,每年中国外交部长的第一个出访国必定是非洲国家。从2003年起,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总理温家宝相继访问非洲国家。胡锦涛今年4月对非洲三国的访问,是他担任中国国家元首三年后第二次出访非洲。
这样密集的高层访问,既体现了非洲大陆对中国的重要性,也表明中国战略层面内部关于是否还要坚持第三世界国家身份的争论已经尘埃落定。
事实上,中国新一代领导人执政三年来,已遍访五大洲数十个国家,这里面既有美、欧、俄等传统列强,也包括亚、非、拉美洲的诸多小国。
分析家们认为,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对第三世界国家的重新重视,表明他们旨在推行一种有别于传统的“大国外交”的新式外交,某种程度上,它可以称之为“全方位外交”:不仅针对世界各主要大国,而且对其它小国也予以充分的关注。
从这个角度上说,中国的这种新式外交对于非洲来说,不仅是扶贫,也具有扶弱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