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三十一日,农历端午节,北京一些穿着汉服的青年正把粽子扔向水里。当日,首都师范大学的学生在北京甘棠古典研习社的组织下,来到陶然亭公园屈原景区,参加祭祀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传统仪式。 中新社发 廖攀 摄
京城高校风靡传统礼仪
中新社北京十一月十日电 中新社记者 于立霄
一股回归传统文化的风潮正在京城高校悄悄涌动,知名大学中对古典文化心仪已久的学生们纷纷身着古老汉服举办简约、小型的传统礼仪,以此作为自己人生旅途中的一个标志,感受服装背后的中华文化。
前不久,十二位人大学子身着宽袍大袖、博衣大带的汉服,在百家园内再现了古代传统经典礼仪———射礼。仪式按照《朱子家礼》中弓、箭、靶的设计要求,以明代礼仪的程序和礼制分别进行献宾、宾酢主、献三宾、献众宾等环节,成为近两百年来中国第一次现代射礼。
同样是中国人民大学校园内,在孔子像前,该校历史系大三学生张丹丹身着中式传统服装,在此举行古代女子成年仪式——“笄礼”。随着一曲悠扬的《湘妃怨》,头发散披的张丹丹身着一套淡黄色汉服,面南向观礼宾行揖礼,然后跪坐席上梳头盘发加笄,再将一套红色的裙子加在她淡黄色汉服的外面。她跪洒酒水祭酒,再用嘴唇轻触酒杯,再次跪拜正宾。张丹丹以中国人早已鲜见的“笄礼”,宣告自己长大成人。据知,仪式完全还原《朱子家礼》,从迎宾、置醴、醮子到笄者揖谢,共分十六个步骤。
人民大学大三学生雷云身穿明代汉服,在圆明园举行成人加冠仪式,北大、清华等数所高校的十多名学生前来“捧场”。来自湖北荆州雷云说:“一直对传统文化感兴趣, 中国是礼仪之邦,成人冠礼特别重要。通过庄重的加冠仪式,可让一名青年从中认识到作为一名成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在传统仪式中,当事人和参加者都身着传统的汉服。
一位专家介绍说,所谓“汉服”是指明末以前汉族人穿着的服装,其特点是交领、右衽,不用扣子,仅用绳带系结。从史料和画片上看,汉族传统服饰的精髓始终不变的是,飘逸灵动,端庄秀丽,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的华美气质。
现在围绕汉服已形成专门群体,他们成立了自己的网站。在“汉网”成立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网站注册人数达到二万七千人,成员遍布全中国。他们的计划是通过“汉服”来实现文化的复兴。汉网网友、吉林大学历史系学生迟月璐表示:“汉网”的理想就是要“让裙袖飘逸的‘汉服’回归现代生活,让改良后的‘汉服’像唐装一样成为时尚……”
业内人士认为,汉服最终走产业化道路,走高端化和品牌化路线,才能真正回到人们的生活中。传统礼仪服饰已被一些当代大学生所接受,学生们所设计的带有古代风味的“中国式学位服”设计方案也在网上流传。人大文渊社不少同学也不断呼吁,希望大家在传统节日、成年或结婚仪式中能穿起汉服,感受中华文化。
有学者认为,一国文化之复兴,固然要进行学术上的挖掘和梳理;但是,更重要的是要让文化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传统文化的“活”的载体。
“成童礼”仪式现场
倡传统礼仪明人生责任百余中学生举行“成童礼”
2006-04-06
新华网河南频道讯 河南日报报道:(记者柯杨实习生王冠星) “一拜感恩,再拜效法,三拜明志。”4月5日,在郑州文庙大成殿前,100多名来自郑州十一中北校的学生面对殿内的孔子塑像,在礼仪老师的指导下举行“成童礼”。
据介绍,“成童礼”是古人年满15岁时所行的一种礼仪,含义为告别童年,进入青春时代,开始肩负人生使命。
当天是清明节,该校校长杨凯年说,选择这一天来到文庙,一是为了祭拜孔子,二是通过举行“成童礼”,让这些十三四岁的学生们意识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树立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决心。
“现在的中小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精髓了解不深,我们认为,只有继承并发扬这些文化精髓,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真正崛起。”杨凯年表示。
据悉,该校每周开一节国学课,给学生讲述《论语》等经典著作,此做法已经实行一年。
“成童礼”举行之后,学生们向全市中小学生发出倡议:利用课余时间,读国学经典;过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民族节日;崇敬先贤英烈,行敬老之风;对古代有积极含义的日常交际礼仪进行革新和继承。
2005全球联合祭孔·曲阜主场大典
传统礼仪不能淡忘
2006年03月11日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人大代表建议在特定场合推广跪拜礼揖手礼
“不少中国人常常被认为粗俗、野蛮、无教养,这很大程度要归咎于国民礼仪的缺失。”全国人大代表、广东长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苏耀荣发出这样的感慨。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自唐以降,行政机构的六部中,礼部都是必设部门。可是“文革”中,传统道德遭受破坏,传统礼仪也丧失殆尽。苏耀荣看到目前国际国内交流活动中,国人无章可循的礼仪状况,遂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从国民道德教育出发,加快规范国民礼仪的步伐。
考虑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国际和国内的结合,民间与官方的结合,苏耀荣对各种礼仪进行了一番精心设计:跪拜礼,在祭祖和国家公祭等特定场合使用,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敬天敬祖的精神;抚胸礼,在大型公共活动奏国歌时使用,形成肃穆感,体现爱国心;鞠躬礼,小辈对长辈、学生对老师等行此礼,后者则点首回应;揖手礼,在多人公共场合,互相作揖问安;执手礼,在私人场合使用。
苏耀荣强调,规范利益不必强调移风易俗,但可以因势利导;不必过于繁琐,但要有相应的仪式和程序;不要复古,但要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本报特派记者 余姝 李宜航 崔朝阳 尹安学 严丽梅·
清明时节曲阜首次在孔林孔子像前祭拜
韩国女大学生曲阜祭孔
|
|
|
|
北京频道 ( 2006-04-06 10:09:39) |
稿件来源:新京报 | |
笄礼系古代女子成人礼,组织者文渊社希望借此推广汉服传承中华文化
地点:中国人民大学孔子像前
事件:女大学生行成年礼
笄礼
笄,即簪子,笄礼是中国古代女子成年时举行的礼仪。自周代起,女子年过15,如已许嫁,便得举行笄礼,将发辫盘至头顶,用簪子插住,以示成年及身有所属。如年过20而未许嫁,也得举行笄礼。主行笄礼者为女性家长,由约请的女宾为少女加笄,表示女子成年可以结婚。
受礼者在父母亲面前行拜礼。昨天下午,人大一女生在校园内举行传统成人礼。
宽袍大袖,长发一束,簪上发笄,跪、拜、祭、祝……昨天(4月5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大三学生张丹丹在校内孔子像前,行古代女子的成年仪式———笄礼。她的父母专程从西安赶来。这次活动是按照《朱子家礼》设计,组织者希望借此推广汉服,传承中华文化。
仪式还原《朱子家礼》
《湘妃怨》曲声悠扬,张丹丹着一套淡黄色汉服,头发散披等候仪式开始。活动组织者之一的吉恩煦说,根据《朱子家礼》,从迎宾、置醴、醮子到笄者揖谢,仪式共分16个步骤。
下午2时半,受礼者的父母先立于东侧,迎接正宾方芳。方芳同着淡黄色汉服,她与受礼者的父母互行揖礼。此时,张丹丹登场,面南向观礼宾行揖礼,然后跪坐席上,由赞者梳头盘发。
正宾开始诵读祝词,然后跪坐为张丹丹梳头加笄。笄上秀发后,张丹丹起身回房,赞者将一套红色的裙子加在她淡黄色汉服的外面。张丹丹走出房间,接过正宾醴酒,聆听祝词,然后跪洒酒水祭酒,再用嘴唇轻触酒杯,再次跪拜正宾。正宾答拜,并为张丹丹取字“孟卿”。
百密一疏少了揖谢环节
主持仪式的同学事后告诉记者,由于自己的疏忽,少了一个“笄者揖谢”的环节。根据程序,最后笄者还需向在场所有参礼者行揖礼以示感谢,受礼者要点头示意。一位同学告诉记者,现代笄礼其意义应该是对现代女性独立自强的角色提醒。文渊社成员向同学说,他们希望人们在传统节日、成年或结婚仪式中能穿起汉服,感受中华文化。
冠笄
正宾为笄者梳头加笄。
醮子
笄者象征地用酒杯沾沾嘴唇。
毕竟没有经验,受礼者在孔子像前不慎跌跤。
采写/记者 郭少峰 张晓玲
摄影/记者 张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