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社会变革的不断加深,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普遍感到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前所未有的巨大心理压力使人不堪重负。在这个迅速变化着的时代,青年人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充满矛盾的人生,注定会有许多心理的困扰。人的一生常常是梦想与磨砺并存,挑战与机遇同在,希望与绝望相伴,快乐与痛苦共生,幸福与苦难并行。因此,如何努力使自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能在不利的环境、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坚定信念,毫不动摇地走自己的路,直到取得成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以此为目的的教育,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为学生的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业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情绪调节以及创新、竞争、发展,提供人文关怀,使其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
一、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性
与学生接触中,我们了解到“郁闷”成了当今大学生的口头禅,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存在心理亚健康状况。据吉林省教育厅大学生心理健康课题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或需要引起关注”的人数占到20%左右。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16%—25.4%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以焦虑不安、恐怖、神经衰弱、强迫症状和抑郁情绪为主。另据广东高校学生心理普查的结果显示,约20%的大学生有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
可以这样看,大学阶段是种种人生压力相对集中的阶段,来自学业、人际关系、就业及情感诸多方面,其心理问题表现为人格的自我中心,容易变得孤僻、内向和脱离群体,易于沉迷网络、录像等,几乎每个班都有1—2名学生存在人格缺失,这种人经不起挫折,报复心强。2001年有资料显示中度症状者占大学生人数的10%以上。在大学生群体中,因心理问题导致人格出现偏差乃至引发犯罪或自杀的恶性事件正在上升。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否,关系到当代大学生能否在竞争日益加剧、生活节奏变快、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现实社会环境中立足、能否对国家和社会有所贡献。这是因为:
1、心理健康是适应新环境与和谐人际关系的首要前提
随着整个社会紧张性刺激增多而带来的应激和压力增加,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已跟不上时代的要求。有的学生在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或自负而不屑交往;有的又因自卑、恐惧而不敢交往,从而陷入寂寞封闭的境地;有的学生虽能主动交往,但因对他人认识的偏差,或过于苛求,或经验不足而不被接受或不受欢迎;还有的学生因自私、嫉妒心强或性格孤僻而影响了与他人的正常交往;情绪不稳定的人,由于对事对人过于敏感、喜怒无常,可以因一时的好恶改变对一个人的看法而使交往缺乏稳定性,使人际关系产生障碍。不少学生自制能力差,对挫折缺乏必要的承受能力,惧怕失败,一遇到矛盾就自责自怨或一味埋怨社会和他人,灰心失望,精神不振,由此造成恶性循环,而陷入消极的心理状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心理疾病。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交流、开放的时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最有朝气的成员,总是要与人交往的。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乐于与人交往,能够为个人建立一个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使自己心情舒畅,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有效地与他人交流信息,吸取他人所长,开拓自己的视野,在交流与交往中得到有益的启迪。从中学到大学是一个重大的人生转折,如何适应这变化了的一切,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及所处的环境,是每个大学生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与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学校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对学校、社会的现状有比较清晰正确的认识,能随着环境的变化主动地进行自我调节,使个人的思想和行为都能与时俱进。他们能在新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朋友,建立新的友谊,开拓新的生活空间,产生新的归属感和稳定感,从而使自己更好地适应新的生活。
2、心理健康是智力正常发挥和学习效能提高的必要条件
正常的智力是人们从事生活、学习、工作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大学生是同龄人中的优秀群体,一般来说,他们的智力是正常的,具有较大的智力潜能。但是,大学生的智力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否正常、充分地发挥其效能,却与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心理健康的人是认识、情感、意志协调发展的人。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探索兴趣,智力结构各要素在其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都能积极协调地参与,并能正常地发挥作用。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经常感到心情愉快、心境良好、思维活跃、记忆力强,充分发挥智力潜能,获得学习的高效率。坚强的意志品质,又可使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克服学习和智力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挫折,取得好的成绩。
3、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
研究表明,人的心理与生理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互动关系。人的不良情绪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我国古代医学认为,情绪的过度兴奋或思维的过度紧张、激烈,可导致内脏疾病,即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强烈的情绪反应是重要的致病因素。调查发现,大学生中常见的消化性溃疡、紧张性头痛、心律失常、月经失调、神经衰弱等疾病都和不良情绪有关。临床实践表明,积极开朗的情绪对治愈疾病大有好处。长寿者的共同特点之一就是心情愉快、心平气和、乐观豁达、笑口常开。
4、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需要对其心理的成长给予更多的关注
首先,大学生是智多虑也多的一类人。一般而言,人们的快乐度与智商呈弱的负相关。大学生是一个高智商的群体(平均智商约在110分左右),这不仅意味着他们聪明,有相当的学习能力,同时也意味着他们的思考和忧虑会多一些。俗话说“越是糊涂越快活”、“无知者无畏”,只因他们不知道有什么要担忧。正是知识通过揭示规律使人能够事先预见事物发展的某些不良后果,于是忧虑便产生了。所以拥有知识的人在摆脱愚昧的同时,也会平添烦恼。
其次,大学生是期望高、易受挫的一类人。一般而言,人的受挫心理往往与对目标的期望过高有关。作为高考竞争的胜利者,大学生是一个自我评价高、自我期望也高的群体,这一方面使他们有积极的自我意识,自信心强,勇于进取,另一方面毕竟所学有限,追求过高的目标势必常常因脱离实际而受挫,加之年纪轻、阅历浅,对挫折缺乏预见力和承受力,自然易产生心理困扰。
再次,大学生是共性虽多但个性特强、彼此容易发生矛盾冲突的一类人。大学生作为同年龄同教育程度者,有很多的共同性,这有利于他们在学习上互相商讨和切磋。但他们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遗传素质、行为习惯、文化素养、兴趣爱好、抱负追求等方面又存在很大的个体差距。个体差异大但又必须在长达数年的时间里,在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里共同生活,想躲都没法躲,矛盾和摩擦肯定在所难免。如果以前家庭和学校没有给予必要的指导和训练,那么由于不善于处理这些矛盾冲突而产生的压力,就会给大学生带来心理困扰。
最后,大学生是压力来源多、舒缓压力的途径少、心理负担较重的一类人。当代大学生不仅承受着来自国家、学校、家庭乃至恋人的各种期望所产生的压力,而且需要面对来自实际生活中的种种实实在在的压力。他们在短短的三、四年间要承受学业上与同学竞争的压力,承受在交往中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和冲突的压力,承受在感情方面体验爱与被爱的压力,承受对就业还是考研进行抉择的压力,还要承受为求职择业而绞尽脑汁、东奔西走仍然希望渺茫的压力。有的学生还得面对沉重的经济压力,时不时要考虑到哪里弄点钱买饭票。
近年来,由于心理问题造成的大学生行为偏差的个案不断增多,突出地表现在自闭、抑郁、焦虑、偏执、强迫、精神分裂等方面。专家分析其诱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高校体制改革后,不少大学生感到生活、学习的压力更大了,尤其是一些贫困生,学习之余还要为学费、生活费担忧。如果不能及时正确地释放压力,精神就会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强迫、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的出现。
情感困惑和危机。大学生对情感方面的问题能否正确认识与处理,已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量个案表明,大学生因恋爱所造成的情感危机,是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悲剧。
对独生子女教育不当造成的后遗症。独生子女群体已成为当前大学生的主体,对他们教育不当而造成的后遗症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又一诱因。专家指出,任性、自私、不善交际、缺乏集体合作精神等不良习性,不但易使大学生诱发心理疾病,还会使其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
此外,交际困难造成的心理压力和就业压力等也对学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使他们因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
如此等等,当他们承受如此沉重的心理压力时,却少有让其能够安全、畅快地舒缓压力的途径,当压力超过一定限度后产生心理问题是不奇怪的。
总之,大学生心理健康对他们的人际和谐、智能发挥乃至身体健康,都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使他们的心理健康面临更多的挑战。社会应当对大学生群体给予更多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大学生也应对自己心理的成长给予更多的关注并为此付出努力。要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素质、修养。努力让心灵能够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使自己的精神世界更亮堂、更丰富、更健康。
二、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意识
何谓健康?许多人认为没病即健康。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完整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长期以来,我们忽视心理健康。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紧张,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面对的社会压力、竞争日益加强。随之带来一些心理上的不适应,引发的心理困惑、心理冲突,轻则人们生活的压抑、郁闷;如果不能有效及时缓解,会导致心理障碍、心理问题;严重的会导致精神疾病,甚至自杀的恶性事件。所以,随着社会进步,人们日益关注心理健康问题,这也是国外在这方面研究的比较早,成果比较多的原故。
心理健康的标准:
参照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可概括如下八条:
1、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2、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这体现了一个人的生存能力。
3、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悦纳自我,自我评价客观。
4、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人格完整是指构成人格要素的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人生观等各方面均衡发展)。
5、具有协调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心境良好。
6、具有良好的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
7、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和谐。
8、具有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能力。
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两个突出的的问题
在我国,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两个突出的问题:其一,有了心理问题还不知道这是心理问题;其二,知道自己有心理问题而不敢
向心理
老师求助,害怕别人讲自己是精神病。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较差,其后果是小问题变成大问题,能及时摆脱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摆脱,长期处在心理困惑中,更有甚者极少数人苦恼至极,走上自杀的悲惨道路。为了在学校有效地开展个别心理辅导,必须在学生中普及心理卫生知识,让学生增强心理保健意识。最起码要让学生知道,心理卫生与生理卫生一样重要,有了心理困惑就要及时摆脱;心理有问题就好比一个人生理有病,如同情绪得了感冒,是很正常的,心理问题并不是精神病;如果自己不能摆脱,就应当理直气壮地寻求心理辅导老师和心理医生的帮助。
我们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面对的都是正常的人,是预防教育。只有心理治疗才是面对心理有病的人。
心理健康教育面对的对象:
1、面向全体的教育:包括普及、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对大学生进行发展性的指导、咨询,这在高校占33%。
2、个别辅导、咨询:对不同程度存在心理困惑、心理冲突、心理障碍的人进行疏导,合理排解、渲泄,缓解心理压力。
心理问题发生的机制:
生活应激(面对社会剌激 )作用人格(不同人格特征,反应不同,有的能很快适应,有的则引发心理冲突)
适应(能合理应对,能自我调整、排解心理压力)。
产生心理困扰(如不能排解 )心理不适(不关注、不调整)心理障碍
(不进行心理咨询不及时疏导、矫正)产生精神疾病(须进精神病院治疗)
心理疾病包含3个不同阶段:心理不适、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一般说来,心理不适可以通过自我调节、亲友开导来解决;一般的心理障碍可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得到疏导和缓解;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则需要通过医生进行心理治疗。
心理疾病其实并不可怕,只要早期及时进行治疗,很容易缓解。不过,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之不少心理问题涉及到个人的隐私,因此不少患者常常不愿就医。因此说,加强社会对心理疾病的科学认识,将对缓解心理压力、预防心理疾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现代人在紧张工作之余,多注意锻炼身体,参加各种文娱活动,皆可释放压力,保持心灵的平衡、宁静与健康。在维护心理健康方面还应注意以下三点:
1、要防止与克服心理冲突,对于已发生的心理矛盾,要设法调适并积极治疗。
2、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心理问题,不一定非要吃药,应适当加强锻炼,并学着清静自己的心灵,心理问题人人都会遇到,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在自己不能调整时,要及时求助。
3、办事要量力而行,否则易受挫折,失败感容易使人产生心理冲突,影响心理健康。
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心理素质、修养的教育;是引导心理健康发展、预防心理问题的教育,解决量变中的问题,以避免质变的发生。所以,同学们不要谈心理问题色变,避而远之。
心理健康教育对健康的人,能使你更健康,通过这方面知识的了解,能增强你的心理保健意识,掌握提高心理调控能力,追求积极愉快的人生,发展你的心理潜能。使你的生活更加阳光灿烂。
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有困惑、有烦恼的人,能帮你学会调控情绪、情感,合理渲泄,排解心理压力、烦恼、困惑,缓解、化解心理冲突,避免引发心理偏执、心理障碍。
心理健康教育对存在心理偏执、心理障碍的人,通过心理咨询、治疗,使你走出心灵沼泽地,避免越陷越深,不能自拔;避免引发精神疾病,甚至绝望、厌世、自杀。
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并非是对少数心理有困扰的人的心理辅导,她更是一个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阳光人生的工程。与每个人的学习、生活都有关系。关注心理健康的人是注重心理修养,追求生活质量的标志。
我们的教育宗旨:以人为本,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关注、心理关怀,建立和谐生活环境,掌握完善自我心理素质的基本常识,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锻炼的方法,形成健康的心态,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关爱自我、关心他人,学会“用理智去区分可以改变的和不可改变的,用平静去接受去面对一切不可以改变的,用勇气去改变一切可以改变的。”健全人格,陶冶情操,定位人生,使你的人生更加阳光灿烂。
三、关注心理健康、构建和谐校园的几点措施
(一)全员参预,构建学生心理成长的社会支持系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健康乃至生命,特别是心理危机,就是一个特定的刺激、就是一个念头、就发生在瞬间,作为成长中的大学生,他们对心理问题往往缺乏自我意识,自觉、自悟、自调、自控能力欠缺,因而,需要营造心理关注氛围。在高校所有教职员工(包括宿管人员)都负有关心、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
每一个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都离不开来自学校、社会、家庭和学生群体的关注、支持和帮助。实践表明,通过提供社会支持,能有效降低个体身心症状的严重程度。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主要来自于学校教师、学生群体和家庭等方面的支撑。因此,应通过构建学校、系、班级、宿舍四级心理防治系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加强学科渗透、“两课教学”;班主任工作、机关系部的管理服务;大学生社团、校园文化生活、各种体育活动等途径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优化校园心理环境,强化育人意识,真正把“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工作落到实处,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工作态势,使学生在处处、时时、事事中不断得到心理上的支持和关怀,才能有效预防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
(二)专业机构要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学院心理咨询中心作为专门机构,在学工处的领导下,开展专题讲座、网络宣传、调查研究、重点寻访、心理测评、心理辅导与咨询等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师生中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政策,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水平;通过对政工干部、辅导员、宿管人员、学生干部、心理委员等相关人员的培训、辅导,增强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敏感觉察力,推广心理辅导,危机干预的知识技能,提高高校师生对危机性质和程度的判断、识别、评估和干预能力;建立宿舍—班—系—校四级联合快速反应的危机干预机制,对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快速干预。做到心理问题的早发现,早处理,预防恶性事件发生。
(三)专兼结合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队伍
有效地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是关键。全体专兼职学生政工干部、辅导员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队伍,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是骨干力量。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立起一支以专业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通过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整个思想教育和学生管理过程中,注重心理疏导、心理关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抗挫折的能力。院系党政领导、教师要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关注学生异常心理、行为;学生专兼职政工干部、辅导员要深入学生,有针对性的与学生谈话,帮助其解决心理困惑和实际问题;对有较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报告系书记和学工处、心理咨询中心的专职教师,并积极配合讲究技巧做好周围学生工作,为其缓解心理症状创造良好的心理关怀、心理支持环境,这样通力合作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四)师生合力提高心理关怀、心理支持的覆盖面和幅射力
现实中,由于学生对心理咨询认识的片面性及种种顾虑,使得一些学生远离心理咨询中心,不愿或不敢涉及咨询部门。这就形成敢于上门咨询的人是对心理健康重视的人,这些人反而不会出大的问题;而可能出问题如自杀、伤害他人等恶性事件的人,往往是不来咨询的人。预防这类人的心理危机,需要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和危机干预的宣传,依靠广大师生的觉察力和敏感力来群防群控。
我院现有在校生达五千多人,仅靠心理咨询中心老师、辅导员的工作是很难把心理关怀落到实处的。目前很多辅导员要面对几百名学生,我们要把工作做深做细就要发挥学生组织、班干部的作用,让他们成为我们的助手、耳目。事实上,学生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辅导员和学生往往是第一发现者,因此,要通过组织、指导大学生心理协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潜力。与此同时,在班级中设立心理委员,由心理委员联络宿舍长,通过心理咨询中心的指导和培训来加强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营造互助友爱的人文关怀氛围,降低学生的孤独感,增强归宿感,为学生构建心理沟通、心理支持和信息传递系统,提高心理关怀,心理支持的覆盖面和幅射力。
四、大学生自杀预防和心理危机的干预
(一)面临的情况:
自杀率是一个国家人群心理健康状况的参照指数。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40秒就有一个人自杀,12/10万就是高自杀率的国家。
中国目前的自杀率是23/10万。
在15~34岁人群中自杀是第一位死因。
自杀的后果:
对个人:大学生自杀是对生命的自我毁灭,是一个没有改正机会的错误。
对家庭:是个毁灭性的灾难。严重破坏家庭幸福并影响生活质量。
对学校:耗费大量人力、财力、物力来处理善后工作。且影响学校稳定和声誉。
对社会:自杀率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水平。高自杀率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
(二)自杀原因分析:
客观原因:人际关系紧张、压力过重、成长环境不良等。
社会环境:社会经济变动、环境改变、季节、宗教。
精神病理学原因:抑郁症、精神分裂症。
个人心理原因:性格扭曲、人际关系扭曲。
家庭因素:家庭暴力、家庭关系不和等。
激化性的事件:学习及工作的挫折与失败,失恋与情感中伤害,与他人发生冲突或自己出现过错,经济、疾病等生活重大事件。
(三)自杀前的预兆:
1.把自己想死的念头对周围的人诉说或在日记、绘画中表现出来;
2.情绪性格明显反常,焦虑不安,或无故哭泣;
3.抑郁状态,食欲不好,失眠;
4.回避与人接触,与集体不融洽或过分注意别人;
5.行为明显改变,对生活麻木且冷漠的人,自杀前像突然变了一个人,敏感又热情;
6.无故送东西、送礼物给亲人或同学,无来由地向他人道谢或致歉;
7.上课无故缺席,迟到早退,成绩骤降。
(四)自杀的预防措施:
1.通过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建立学生自助体系。
2.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增加学生自杀预防的内容。
3.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
4.建立宿舍——班——系——校四级危机干预预警体系。
(1) 在各班增设心理委员,建立基层心理支持系统和信息联络渠道。
(2) 建立对有关人员(辅导员、宿管员、学生干部等)进行自杀预防和危机干预知识的培训制度。
(3) 对学习困难学生的重点排查。
(4) 对失恋学生重点排查。
(5) 对遭遇重大打击,性格异常,行为反常的人高度关注。
(6) 提供生命热线或热线电话之类的电话服务,随时为处于危机状态的人提供及时的服务。
湖北省精神卫生中心热线:027-88072022
湖北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热线:027-67868152、67868156
春雨网网址:www.psychhelp.cn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咨询中心:8117550 13986899883
(7) 专业危机干预
制定咨询师轮流值班制;
建立危机事件及时报告,快速反应,及时赴现场,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控制局面的快速干预机制;
提供必要的休学、缓考、转专业等建议制度,对有必要的及时转院和转介制度
(五)自杀的自救
* 平时注意建立一个有一定规模、密度并具异质性的支持系统,学会和他人交流与沟通,(即:会聆听也会倾诉)。
* 培养参与体育运动或文娱活动的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它有助于不良情绪的释放和宣泄。
* 提高自我觉察力,一旦发现产生自杀意念,便及时实施自我救助(如,转移注意、避开刺激物等)。
* 必要时可向心理辅导等专业人士咨询或寻求帮助。
(六)自杀的干预策略:
1.倾听。
2.对处于危机中的人的思想和情感进行评估。
3.接受所有的抱怨和情感。
4.不要担心直接问及自杀。
5.要特别注意那些很快“反悔”的人。
6.做他们的辩护者。
7.充分利用合适的资源。
8.采取具体的行动。
9.及时与专家商讨和咨询。
(七)对自杀的帮助与干预。
关怀与鼓励
联系与支持
安全的环境
专业辅导的协助
医疗药物的治疗
五、心理委员的职责及工作要求
心理委员是班级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学生干部,职责为:
1、大力宣传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全班同学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2、积极配合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健康教育协会和系部开展工作。组织形式多样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3、定期参加心理健康知识培训、专题学习和交流活动。在工作中,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4、加强与其他班干部尤其是寝室长的联系,及时发现和帮助有心理困惑和烦恼的同学,并有效地开展朋辈间心理辅导。
5、 注意工作方法,能够与老师、同学保持良好的关系。
6、当本班同学中出现下列心理危机突发事件,应准确、迅速地上报辅导员、系书记、学院心理咨询中心:①有明显的精神障碍者;②因心理问题不能坚持正常的学习;③因心理问题离校出走、离家出走;④因心理问题出现自残、自杀、杀人或实施其他过激行为,或有实施这些行为的倾向。
提几点工作要求:
1、组织班干部、宿舍长传达今天的讲座精神。要求大家从我做起、以身作则,带动一批积极分子,修炼自己拥有善良的心地、宽容的胸怀、正派的作风,具有乐于助人的精神和肯吃亏、肯负出的情怀。在班级、宿舍中,通过我们自身努力,营造关爱、关心、同情弱者,善于帮助他人的良好氛围。
2、回去排查、了解每个班、宿舍、需要重点关心的人,包括性格孤僻、孤儿、单亲家庭、经济特困、身体有病、遭受突然打击(如家庭父母生病、失恋)、考试失误等心理打击较大。
注意这些人是弱者,他们是我们关心、关怀的重点。对他们要多关心、多宽容、多帮助、多理解、多接近、多团结他们。绝不能随便议论、更不能借题发挥。
3、了解掌握各班、宿舍重点关注的人,如个别极端自私、自利、行为霸道、经常恶语伤人、挖苦打击别人、行为粗鲁、经常通宵不归的网迷等,要高度关注这些人,对他们给予善意的劝导;规劝无效,反映给老师和我们。出现矛盾、冲突时大家要组织团结多数人的支持,积极劝解、扶正抑邪。注意不是让你们与闹事的对立,而是积极阻止矛盾冲突升级、控制事态;坚决制止动手,辱骂行为,对强者力求息事宁人;及时通报辅导员老师。有效地保护弱者、对弱者要关心、安慰。
4、注意性格、行为反常的人,关心生病的同学,如平时活泼,突然消沉;突然表现出很苦闷;不明原因哭泣;不明原因夜不归宿等等,对此要高度注意,细心了解情况,主动关心、照顾、劝慰;不要让他们孤立行动;经过努力不见好转,要及
时报告
老师。生病不能坚持上课的及
时告诉
老师,多关心、照顾他们。
5、每周与各宿舍长联络、了解情况一次;每两周与我办公室联系一次,通报一下班上的情况;急事、大事及时汇报。